新国发2号文带给贵州旅行社业的机遇和思考

2022-05-06 20:30 朱曦

国发2号文件带给贵州高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同时也带给贵州旅行社新的机遇。在打造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工作中,旅行社作为旅游行业市场主体,将获得更好的纾困政策和扶持发展政策,全面优化的营商环境,特别是金融对中小微企业服务质效的提升,将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增强旅行社发展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工作中,旅行社可加强融入乡村产业,将民族村寨、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民镇的保护和发展与旅游线路产品的设计、推广和服务结合,创新发展。通过与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及大型商超的合作,发挥旅游业获客和导流的优势、导游员讲解及带货的特长, 推动“黔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工作中,贵州对内对外通道进一步畅通,高铁、高速公路、水上交通及机场干支网络的建设完善,将实现贵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游客流动效率提升,更加安全和便利,旅行社获客能力有望升级,“全年游客接待人次数”和“旅游消费收入”两项指标获得确保增长。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中欧班列的开行都将有利于境外旅游推介工作开展和入境旅游快速发展。数博会、酒博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展会活动以及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和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的持续举办将进一步扩大贵州国际、国内影响力,旅行社也有更多机会参与会务、会展和接待服务等工作中,发挥包含语言服务在内的专业服务能力,增强企业信心和实力。在与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对接融入的过程中,旅行社可依托政策指导和先发优势,有的放矢地积极推动川渝黔和粤黔旅游企业在项目和产品中合作共赢发展;在创建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工作中,贵州旅行社企业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进程中,可利用贵州数字技术和大数据优势,为中国旅游业数字化转型探索经验,助力推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和产品,实现产业和企业的升级;在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工作中,旅行社可大力推广山地旅游、森林康养旅游、自然生态保护主题旅游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护研学旅游等特色产品,主动参与贵州绿色生态有机产品的销售,努力实现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从国发新2号文中,可以看到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有几个关键词,如“红色”、“旅游品牌”、“民族、乡村特色”和“数字化”,对应的指导工作有“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强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弘扬,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做优做强黄果树、荔波樟江、赤水丹霞、百里杜鹃等高品质旅游景区,提升‘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影响力、“积极发展民族、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强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与传承,打造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品牌”以及“加快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化文化和旅游品牌”等,旅行社明白了工作方向和重点,可定向设计研发相关主题线路产品,主动做好符合产品需求的人员培训和人才储备,积极推广推介升级后的高品质旅游景区,强化贵州旅游品牌印象,深度参与民族、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在旅游六要素打造中着重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协同贵州文创和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同时加快企业自身数字化建设,利用好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旅游线路产品,满足游客基于安全和便利的疫后需求。

而旅行社做大做强的愿景下,我们能给予政府和行业主部门什么具体建议呢?我的建议是:


纾困。旅游业特别是旅行社业正面临着历史上最严峻和最漫长的低谷。为帮助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十四个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财金【2022】271号),提出新一轮纾困扶持政策措施。本轮纾困扶持措施针对旅游业提出: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加快推进保险代替保证金试点工作、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可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将符合条件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从方案制定到组织协调交由旅行社承接以及加强银旅合作、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专项支持等,在国务院指导下,各地正在积极推进落实。要充分发挥旅游市场主体的功能和作用,真正为旅游产业化发展冲锋陷阵,现阶段应切实高效落实相关纾困扶持政策甚至因地制宜地创新制定本地帮扶政策,帮助企业摆脱困境,尽快重新回到发展轨道。


指引。 2020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全国31074家旅行社营业收入只有2389.69亿元,营业利润-69.15亿元,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39.0%。2022年春节,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按可比口径恢复到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6.3%;省内游客占比78.3%,其中地市级行政区域的游客占比73.9%,游客平均出游距离131.8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1.5%。历时三年的新冠疫情致使旅行社出境、入境业务全面停顿,跨省游业务多次熔断,主要靠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市场支撑的旅游业,暂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免交协会会员费用和相关的财税政策很难让企业有切实的获得感。最令人担忧的是,旅游消费意愿仍在持续下降,旅游市场主体信心则在逐渐流失。面对新国发2号文的重大机遇,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政府指引,以民营为主的旅行社业缺乏解读政策和捕捉机遇的能力,协会虽然持续发挥着链接政企的桥梁作用,但远不能解决政府的目标与企业的茫然之间的巨大空白。政府可通过协会组织有实力,善创新的企业学习文件精神,具体对接文旅项目,分工设计线路产品,积极投身市场营销,尽快出品全新的山地体育、红色传承、阳明文化、民族乡村、生态康养和在地研学旅游线路,打造针对新产品的新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重置资源,数字化发展,建链强链,全面拥抱新2号文战略目标。


金融扶持。旅行社业受限于轻资产属性,资金周转压力大,融资难成为限制旅行社发展壮大,持续增强获客和接待能力的**瓶颈。国务院在本轮服务业纾困政策中明确:加强银企合作,建立健全重点旅游企业项目融资需求库,引导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前景较好的A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星级酒店、旅行社等重点文化和旅游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增加旅游业有效信贷供给。建立重点企业融资风险防控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降低新发放贷款利率,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困难的旅游企业主动让利。鼓励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旅游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预期发展良好的旅行社、旅游演艺等领域中小微企业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发挥文化和旅游金融服务中心的积极作用,建立中小微旅游企业融资需求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旅游相关初创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主题民宿等个体工商户分类予以小额贷款支持。以上措施如能落实,将有助于旅行社脱困做强,充分发挥市场主体职能,为贵州引入更多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和刺激游客消费,提升产业增加值。


扶优扶强。2020年以来,政府一直增加对规上企业奖补,大力实施强市场主体工作。旅行社中上规企业明显增多,贵阳市还对全年组织和接待游客人数较多的优强旅行社发放了252万元奖励,但因贵州旅行社业基础较弱,兼受疫情持续影响,截止目前,贵州依然没有出现一家全国百强旅行社或国家5A级旅行社。在我省大力实施旅游产业化,推动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过程中,旅游企业特别是旅行社企业必须强大。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持续推动扶优扶强工作,在2021年全省A级旅行社评定公示工作成功经验和基础上,精选品牌硬、口碑好、业务全、团队强的优质旅行社重点培养,给与金融资源链接,鼓励其参与省级闲置低效旅游资源盘活工作,通过旅行社的运营能力为项目服务,并让旅行社人才强以致用,加强旅行社营收能力,以战养战,力求在最短时间达标推出我省**家全国5A旅行社或旅行社上市企业。


创新。政府提供的纾困和帮扶政策固然重要,但能够做大做强的企业一定勇于创新。在疫后新常态背景下,在国发新2号文带来的重大机遇下,政府应更加关注和支持创新型旅游企业,对于数字化创新、金融链接的创新、文化创意和内容生产的创新,产能和产品创意的创新、以“旅游+”模式跨行业融合发展的创新,甚至人才培养和输出模式的创新,给与政策便利和扶持,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更多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以“专、精、特、新”思路发展旅游,在垂直细分领域培养“小巨人”,完善旅游市场服务配套。

人才培养。贵州旅游十四五规划目标已经明确,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特别是“旅游产业化”的战略部署已经落实,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确保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多彩贵州旅游强省、打造“双**”目的地,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人才的作用不可或缺。无论是产品内容的升级、文化遗产的传承、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艺术生产的创意,还是宣传营销的内涵、乡村振兴的案例、新媒体的运用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无一不需要专业人才。2022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人才大汇聚。全面实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工程”,深入推进产业重点人才和团队引进“123”计划,办好“贵州人才博览会”活动,常态化开展贵州“人才日”活动。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培育凝聚更多青年人才。推动中职、高职、本科职教协同发展,支持部分高职院校在优质专业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加快实施“技能贵州”行动,做好“粤菜师傅”等协作培训,打造“贵州技工”“贵州工匠”“贵州绣娘”等品牌。我们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全力营造重视人才、尊崇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浓厚氛围,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具吸引力、最具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在省委、省政府人才政策指引下,旅游业应加速健全人才培育机制,积极推动校企合作,与中职、高职、本科职教体系全面对接,从行业需求出发,介入培养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在职培训机制,设立“企业管理”、“项目运营”、“融媒体营销”、“旅游产品设计”、“文创商品研发”、“导游讲解和服务”、“数字化运营”、“康养旅游、红色旅游、山地旅游、体育旅游和研学旅游产品研发和执行”以及“司兼导”、“定制旅游策划”等专项课程和标准化制定,通过考核和发放专业证书推出一批升级版人才,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解决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就业和从业人员能力提升和收入提升目标。旅行社目前人才流失严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为增强企业实力,保障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在国发新2号文精神引领下高速发展,依托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组织根据发展需求发起和组织实施人才培育和考核计划是贵州旅游十四五期间必不可少的工作。


                           

                  文章作者:朱曦

                  中国旅行社协会副会长

                  贵州旅游协会旅行社及门店分会会长

                  贵阳市旅游行业协会旅行社分会会长